- · 《艺术教育》数据库收录[05/28]
- · 《艺术教育》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教育》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教育》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教育》刊物宗旨[05/28]
艺术教育,到底教育的是什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艺术教育 到底教育的是什么 哲学家柏拉图曾为家长辅助孩子做人生规划提出一个建议: “孩子在幼年时,应该侧重美育,原则是‘单纯’。这个时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确的信念’,慢
艺术教育
到底教育的是什么
哲学家柏拉图曾为家长辅助孩子做人生规划提出一个建议:
“孩子在幼年时,应该侧重美育,原则是‘单纯’。这个时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确的信念’,慢慢再探讨知识……”
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它不重技法,而是重孩子艺术修养的锤炼--孩子如何使用艺术这一工具,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英国教育部有这样一个说法--他们培养的孩子的标准,要有优异的学术成绩,有出色的体力技能,有杰出的艺术修养,还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识。
这里的“艺术修养”可不是学生画得多好,这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运用美术这一工具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这才是他们想要传承给孩子的乐趣。
再看美国,美国学校的大环境,是非常要求孩子会画画的。但这个“会画画”不是说画得美,而是懂得画出自己的想法。等到高年级,孩子们就要从“画出我自己”过渡到“画出这世界”。
比如历史课,可能会让孩子为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画一面国旗;比如生物课,可能会让孩子画出色彩斑斓的立体细胞结构,以此巩固知识点;再比如外语课,可能会让孩子画出语法的变化过程……
总而言之,艺术在这里,不是一项独立于孩子课业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能训练”,而是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的工具。
学通了艺术
也就拥有了2大武器
可以说,就艺术而学艺术,学到的是技能,受益一时,融艺术于生活,练就的是思维,影响一世。
真正懂艺术的孩子,能把生活过得更细致。
美国油画老师Michael Jacks有一个训练方法很有趣。他会给每个学生一人发一粒葡萄干,要求大家含在嘴里,可是谁都不许咽下去,一直含到下课。一节课大概有两个小时,谁不小心咽下去了,就要被请出教室,所以大家都非常小心地含着这个葡萄干。
学生们一开始都很纳闷,但当他们含到了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一粒小小的葡萄干,味道的层次比最高级的红酒或者茶更丰富,刚入口时甘甘的,然后有一点甜味,这点甜味再慢慢渗透出来,直到整个口腔甜如蜜……
如果把这种过程拿来观察、体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别的小东西、小物件,观察力便会大大提高,哪怕是一些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也能从中窥见美好。
艺术,就是逼着人们这样慢下来。真正懂艺术的孩子,下笔不一定惟妙惟肖,但他们看得到风吹过大树后,万片树叶的变化;演奏不一定高山流水,但他们记得住水流过指尖时,温度和触感的变化。他们是这个快节奏时代里,最容易体会到细碎美好的人。
真正懂艺术的孩子,能和全世界交流。
我认识的一位外语名师曾告诉我,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学习那些活在另一个文化环境里的人们的世界观、文化观与价值观,本质上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对此我深表认同,但无论是哪一门外语,都有局限,唯独艺术是真正的无国界。
以设计而言,它的词汇就是点、线、面、色彩、灰阶、机理,它的语法就是和谐、对比、平衡、动感、重点、比例、简化。当这些元素有机地、有逻辑地结合到一起,一个信息、一种情感便传递了出来,由此,哪怕一个美国学生也能感受到中国对联精妙的对称、对仗、相似、相反、平仄、押韵。孩子们的眼界,因为接触艺术,大大拓宽。
艺术教育的
常见误区与建议
幸运的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正在成为主流。但有一些常见的误区。
其一,不要夸孩子“你画得真像”。这种鼓励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下次再画,为了得到大人的鼓励,就会拼命往“像”上去靠,反而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102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