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李圯书法艺术的写意性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圯先生 李圯书法艺术的写意性 文/墨树 1 大凡评价艺术作品无不从作品的立意、创意、写意几个方面来评头论足。书法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书法的“写法”、“写意”是互为表里、互

李圯先生

李圯书法艺术的写意性

文/墨树

1

大凡评价艺术作品无不从作品的立意、创意、写意几个方面来评头论足。书法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书法的“写法”、“写意”是互为表里、互相渗透的,创作主体与时代审美思潮影响着它的发展始终,字体由篆、隶、草、正而行;风格由尚朴、尚韵、尚法、尚意、尚态;法度由积淀、确立、突破到新创;载体由甲骨、青铜铸件、竹简、纸帛甚至岩壁……在变动不居之中,一个“意”字,始终引领书法发展至今。可以说中国书法就是写意书法。

当今,书法艺术百花齐放,大家云集。然能将真草隶篆笔法融合贯通,信手拈来,玩乎于股掌之中者,却寥寥无几,能“意”字当先,将章法布局做到尽善尽美者,更是凤毛麟角。但被誉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六大家之一的李圯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响当当的践行者。

2

生于1940年的李圯先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6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七十多年来,他一边画着西洋画、中国画,一边思索着咋样把中国字写得更好,让汉字也像画一样,美观、耐看,有立意。为此,他不断地研习创作,先后出版了书法集20多部,在全国举办个展几十次。特别是2018年以来正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乌海、广东财经大学、中山、佛山等地接连展出,所到之处,雀声四起,好评如云。

李圯先生现为西安文史馆馆员。享受政府津贴。2010年7月,李圯先生与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张海、潘书祥等齐名,被中国名家编委会评为中国书画巨擘--中国当代书坛六大家。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国邮票总公司还为他出版发行了包括纪念币、个性邮票、明信片、小型张和首日封在内的《中国当代书坛六大家李圯》的书法纪念珍藏邮册。

3

中国汉字发展已经五千年的历史,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造字方法,本身就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意”特征,加上书写工具毛笔的笔软特性,使得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

李圯在任何地方讲话,都向书法人传输一种观念:书法不是常规的写字,而是对美学的灵悟理解和深厚书写功底的融合与发挥。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李圯以自己的悟性和人生阅历,领悟中国汉字特有的形体表现,岁岁年年朝临暮写,潜心研耕矢志不渝。他以传统艺术的精华为学习楷模,“师古人意而非古人迹”,并不追求表面的笔墨形式,而是直指中国书法的核心,创作出沿袭中国书法精髓的道以有道,随性自然的书法作品,形成了自己的书法审美思想基础。

李圯先生常说:“书法创作具有很强的写意性。书法创作就像写作一样要“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所谓“有感而发”,就是书者在书写前情绪的酝酿,是用“书意”笔触去表现“诗意”境界,用笔墨直抒心中的喜怒哀乐,特别是草书,心中有意,满含饱墨,一气呵成。

4

历史上,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也都一直在论证这个问题,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就提出“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的观点;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提出的书法创作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观点;苏轼提出的书有骨、肉、血、气、神五大要素的观点,以及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当造乎自然”的观点,都是在肯定和强调书法的写意性。

李圯先生用笔,喜用长锋,强调笔尖始终与纸面保持垂直,依肘运笔,笔力遒健,力透纸背。他的隶书古朴凝重、姿态万千,神采飞扬,尤其他把隶、篆、魏、楷、行融为一体,创出了隶书淳厚朴实,分之舒展,撇捺甚尤,荡宕飞扬的独特风貌,像楷书发展为行楷那样发展成行隶,书写方便,快速、活泼又不失为隶体,被业内称之为圯之力“隶”体。笔之所至,气韵畅通,淋漓酣畅。其草书气韵酣畅,挥洒自如,放而不纵、收而不拘。他的运笔抒墨极具张力,落笔迅捷,浑然有力,自然流畅。细细想来,李圯的书法框架涵盖了平衡、间距、空间、松弛等哲学观念,总能把虚实、动静、拙巧、简繁、黑白、浓淡等一对对矛盾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和谐共存在同一个天地里。四体兼善,或秀丽,或粗犷,或端庄凝重,或跳宕灵动。既有老一辈书法家的功力、法度,又有新一代书法家的形式、品味。字里行间有力透纸背之感。真可谓方圆并举,刚柔相济,巧拙互见,苍润共生。作品的“书卷气”、“金石气”等气韵和气息特征扑面而来,墨香满溢。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1010/864.html



上一篇:《大国艺术·传世名家》-记著名书法家周先农
下一篇:任桂珍,那位教周总理唱歌的艺术家走了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