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教育》数据库收录[05/28]
- · 《艺术教育》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教育》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教育》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教育》刊物宗旨[05/28]
艺术教育难道就是画画弹琴?你不知道的美感教育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当我们说艺术教育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是说掌握一门技艺吗?比如弹钢琴,画画,我们是不是必须通过学习类似的一门技能去理解艺术?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孩子最接近艺术了吗? 又
当我们说艺术教育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是说掌握一门技艺吗?比如弹钢琴,画画,我们是不是必须通过学习类似的一门技能去理解艺术?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孩子最接近艺术了吗?
又或者说,艺术是很难接近的吗?我们必须让孩子拥有欣赏和理解艺术的专业性能力吗?
然而这里真正的问题是,艺术的内涵是什么?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进行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前几日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朱光潜的《世间欢喜消遣人》,这是一本他的散文节选文集。
看到朱光潜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起了他的《谈美书简》,初中时候在外公的书橱里翻到过这本书,但只是粗略阅读,不是特意不求甚解,而是当时确实难以读的明白。然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美学理论的存在。
朱光潜正是一位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如今看到他的名字,我内心一阵欣喜,隐约感到当年无法深入理解的一些美学理论也许现在会成为我的指引,更可能是作为家长在艺术教育路上的明灯。
果然,再读大师的见解,只觉醍醐灌顶,他用详实的逻辑和内容阐述了我内心零碎的不成文的直觉。
不同于所谓的艺术教育,朱光潜引入的是“美感教育”这个概念,即美育。他将真善美有机结合在一起谈,让人意识到美育也是一种最贴近人的基础教育,无关艺术技艺和能力。
因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这也是我对真正的艺术教育的理解--在孩子内心滋养出追求美的精神,用艺术去自由表达,使生命拥有能量。
然而,朱光潜也说:在流行教育中,只有智育被人看重,德育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也还没有人否认,至于美育则在实施与理论方面都很少有人顾及。
这里我想给大家摘选一部分。这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艺术和美育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也就同样解释了我们在文章的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1
本能冲动和情感的解放
人类生来有许多本能冲动和附带的情感,如性欲、生存欲、占有欲、爱、恶、怜、惧之类。本自然倾向,它们都需要活动,需要发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不但常彼此互相冲突,而且与文明社会的种种约束如道德、宗教、法律、习俗之类不相容。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本能冲动和欲望是无穷的,而实际上有机会实现的却寥寥有数。我们有时察觉到本能冲动和欲望不大体面,不免起羞恶之心,硬把它们压抑下去;有时自己对它们虽不羞恶而社会的压力过大,不容它们赤裸裸地暴露,也还是被压抑下去。
性欲是一个最显著的例。从前哲学家、宗教家大半以为这些本能冲动和情感都是卑劣的、不道德的、危险的,承认压抑是最好的处置。他们的整部道德信条有时只在理智镇压情欲。我们在上文指出这种看法的不合理,说它违背平均发展的原则,容易造成畸形发展。其实它的祸害还不仅此。弗洛依德派心理学告诉我们,本能冲动和附带的情感仅可暂时压抑而不可永远消灭,它们理应有自由活动的机会,如果勉强被压抑下去,表面上像是消灭了,实际上在隐意识里凝聚成精神上的疮结,为种种变态心理和精神病的根源。
依弗洛依德看,我们现代文明社会中人因受道德、宗教、法律、习俗的裁制,本能冲动和情感常难得正常的发泄,大半都有些“被压抑的欲望”所凝成的“情意综”。这些情意综潜蓄着极强烈的捣乱力,一旦爆发,就成精神上种种病态。
但是这种潜力可以借文艺而发泄,因为文艺所给的是想象世界,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冲突。在这想象世界中,欲望可以用“望梅止渴”的办法得到满足。文艺还把带有野蛮性的本能冲动和情感提到一个较高尚较纯洁的境界去活动,所以有升华作用。有了文艺,本能冲动和情感才得自由发泄,不致凝成疮结酿为精神病,它的功用有如机器方面的“安全瓣”。弗洛依德的心理学有时近于怪诞,但实含有一部分真理。
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在日常经验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我们每当愁苦无聊时,费一点工夫来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满腹的牢骚马上就烟消云散了。读古人痛快淋漓的文章,我们常有“先得我心”的感觉。看过一部戏或是读过一部小说以后,我们觉得曾经紧张了一阵是一件痛快事。这些快感都起于本能冲动和情感在想象世界中得解放。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081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