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20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科学与艺术工作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7月20日-24日,2020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举办。本届工作坊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主办,李政道图书馆、李政道研究所和设计学院共同

7月20日-24日,2020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举办。本届工作坊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主办,李政道图书馆、李政道研究所和设计学院共同承办,首次采用云课堂形式线上开展。

自2018年举办首次科艺工作坊以来,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多件作品入选大展或刊登在权威期刊。今年防控疫情的考虑下,科艺工作坊秉承开拓创新和交流共享的理念,开创了"四个首次"创新课程模式:首次线上课程、首次设置交叉学科分组、首次开展预习交流、首次课程内容对社会公开。工作坊共接收来自20所高校和单位的38名工作坊学员,人数远超往届,且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年龄分布较为多样,除艺术、设计以外,还有理工科专业,既有在校学生、也有青年艺术家、民间艺人,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44岁。

7月20日,工作坊举行开班仪式,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副主任、李政道先生代表王垂林,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顾威,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 2018主题画作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朱刚,2019主题画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袁佐,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首位系主任陈益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徐海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李政道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何红建,李政道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李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孔繁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讲师李鹏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书记袁继军等出席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主持开班仪式。

袁继军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三位班主任。学员进行了自我介绍与预习成果展示。在李政道图书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一同云参观李政道图书馆,感受李政道先生对于科学事业孜孜不倦的探索、对祖国科教事业的默默付出,以及对科艺结合创新育人的持续奉献。

开班仪式举行,李新碗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对参会的嘉宾、老师、学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各位专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分享科艺结合的心得和创见。

为期一周的工作坊从理论和实践两大维度设计了丰富的课程环节,通过预习汇报、分组交流、专家讲座、集中研讨、创作分享、创意点评等形式,促进师生交流和跨专业研讨。徐海光、何红建、朱刚、李庚为学员带来了报告,展现了艺术家们广阔的科学视野与科学家们深厚的艺术情怀。导师团每天在线上与学员答疑交流2至4小时,对各位学员进行了指导,研讨科学与艺术如何融合。在紧张的创作研讨之余,工作坊还请往届科艺大奖赛获奖者或获奖团队,以及InsPUMP思想实验室分享创作经验和互动新媒体艺术案例,帮助学员创意落地。

7月24日上午,工作坊组织开展作品概念点评会和结业仪式(以下简称点评会),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书记袁继军主持点评会。学员们总共提交了32件创意小稿,分两个线上会场进行展示交流。专家们从作品对科学主题"自旋"的表达以及艺术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学员们的展示与专家们的点评让各位学员收获满满,也对接下来的创作更有信心。

结业仪式上,班主任李晟回顾了一周来的创作交流历程,鼓励学员们继续探索突破自我,创作出好作品。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书记董玉山做总结发言,对本次工作坊给予了高度评价,欢迎科、艺两届专家和学员们继续参与图书馆的活动,携手创造更多成果。

科学与艺术的云端碰撞让学员们深有感触:"这一周信息量爆炸,让我受益良多。","在经过了被量子物理暴击,完全找不到创作方向,一度产生自我怀疑到忽然之间有了灵感……工作坊的整个过程是非常珍贵的?生体验!","科艺融合是一件很奇妙的事!","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尤其是科普讲座,妙趣横生。","学科以及思维的碰撞,给彼此带来了更多创作的火花。"

云端慧聚,科艺相遇,期待学员们在今后带来的更多创意惊喜,共同见证科艺结合实践育人的崭新篇章!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0729/494.html



上一篇:“建筑是凝固时间的艺术”|大师千古,我们永远
下一篇:市东方红小学传承剪纸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