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艺术教育:探索“不被定义”的人生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前言: 2020年夏季,已经在中国偏远地区实施了一年多素养培育的阿里巴巴松果公益在这个暑期为乡村教师与学生启动了两个新活动——“创意绘画夏令营”和“乡村美术教师培育”,

前言: 2020年夏季,已经在中国偏远地区实施了一年多素养培育的阿里巴巴松果公益在这个暑期为乡村教师与学生启动了两个新活动——“创意绘画夏令营”和“乡村美术教师培育”,旨在为偏远地区的师生带来发现身边之美、因地制宜的艺术教育。项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为学术支持单位,多年来身体力行提倡艺术通识教育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李睦特别受邀加入松果公益美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项目相关工作。 7月,松果公益团队与李睦教授进行了一场对话,就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至人生的影响、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价值、偏远地区艺术教育的优劣对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李睦教授的观点整理成文,以此回应艺术教育重要却在当下尚未被普遍关注到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画的石膏像,他(她)能抓住的细节越多,他(她)可能未来在学习经济、政治等其他学科上的创造力就更多,甚至仅仅是做菜,他(她)都可能比别人更有创造力。这就是艺术对一个人一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020年7月,在谈到艺术对一个人的影响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李睦教授这样说。 懂得“不同”的人生更美好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李睦教授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以急迫而热忱的态度呼吁并身体力行地将艺术作为通识教育。 所谓“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艺术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人?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从一开始就引导人们去理解和发现不同,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比如美和丑是没有唯一性标准的。从理解不同出发,孩子们会在基于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地把别人说的当成是对的,这种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感性训练,会让人一个人更加宽容,以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态度去看事物,不走极端。”李睦解释。 那么没有接触或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会什么样呢? “不宽容,极端。”李睦的回答干脆利落。 “一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不悲观不绝望,又可以从艺术中寻求安慰,反之则陷入绝望,产生极端情绪。” 李睦教授亲眼见过一些在不同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专家,因为限于这种“绝对化”“知识化”的人生观,而限入一些情绪或认知困境中无法开解,“掌握了很多很多知识,但一生都很悲惨。”他说。 “当发现一个小孩子或青少年性格有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想到基因、遗传,甚至想到是不是跟贫困有关系,但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有多少人会想到这跟艺术教育有没有关系?艺术能不能缓解甚至治疗?” 艺术的感性助推科学的理性 “接受过良好艺术教育的孩子,对未来人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灵活的思维,观察、发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对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可能一生都不会再出现的东西,他们能够抓住他,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发现了事物,并不是创造了一个事物。”李睦说。 苹果砸到一个人的头上,有人觉得自己很倒霉,有人会想到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前者,是无数普通人,后者,是发现了地球引力的牛顿。 大发明家跟普通人有无数差别,但地球引力的发现,来自他打破常规思维的设想。 “艺术属于感性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强调理性教育,认为感性教育不重要。但实际上,感性教育对理性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李睦说。 “一个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发现身边环境的美,可以更准确的捕捉到日常生活的细节,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会帮助他(她)的理性认知。比如写作文时,他(她)会有更生动的语言,而通过绘画实践,一个孩子会更好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帮助对数学、立体几何等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在李睦教授的观察研究中发现,艺术教育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么数学对于艺术教育是不是也有这个影响呢?我想应该是有的。”“我们很少考虑不同的门类学科之间的关联。单独看待一个的学科价值,我们看到的太孤立了。” “我们经常强调全面发展一个都不能少,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全面,这还不够,要强调每一门对于其他几门的影响。”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小说里面,有很多色彩的描绘,“一个完全没有画过听过音乐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李睦说。同样,法国作家雨果一生创作了数千件技艺高超的绘画作品;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也画过2000多件绘画作品;2016年拿下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是一个歌手,但他同时还是诗人兼画家;约翰·列侬童年的时候是画画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他们一生都热爱绘画。 艺术教育是不去定义孩子 多年奔走于全国各地开展艺术教育的李睦教授,对于偏远地区与城市教育的差别有着自己敏锐的观察: “我们过去有一个误解,我们老认为边远地区的艺术教育处于劣势,而城市学校里则占尽天机,其实,在艺术教育中,农村地区往往会比城市拥有更好的天然艺术教育环境,他们有一个更真实、贴近的大自然,与城市教育相比,他们所欠缺的是优秀的师资和规范的技能性教学内容。” 近年,在一些提升偏远地区师生艺术教育水平的项目中,经常会出现投入很大,结果却偏离甚至完全悖逆了艺术教育初衷的现象。李睦教授曾见过接受了专业培训后的西藏美术老师画出的作品全是俄罗斯风情,而另一位老师则在藏区看到接受过“专业培训”后的学生们笔下全是江南的荷花。 为实践对口的艺术教育,此次松果项目专门邀请长期支援青海玉树藏区艺术教育的大书智美学俱乐部的老师们,指导偏远地区的小学孩子们学习如何创作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作品。“打开视野,回归原生,发现孩子的无限可能,孩子们才会找到艺术的兴趣和本质。”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创始人张斌说,“但正像李睦教授说的,关键要看老师。”因此,他为松果公益特别设计了给偏远地区美术老师拓展视觉经验、启发艺术思维的系列讲座。 对这样的项目设计李睦表示肯定:“素质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们原有的东西。” 李睦老师认为,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在一个学生的身上发现他(她)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然后思考怎么能够把他(她)的兴趣引导出来,从而帮助他(她)从追求变成寄托,变成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用自己的特色去定义学生,用自己的特长让定义学生。” “一个人的一生必须要接受艺术教育,而且是终生的陪伴,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艺术教育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李睦老师说。 “比如这次疫情,整个世界陷入到一个持久的困境中,不同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反应,通常来讲,一个从小受过良好艺术教育的人,在面对重大灾难时,虽然也会恐惧、会受伤,但他们会更理性、更科学、不盲从地看待问题,从而找到一个积极的应对方向。” “艺术让人类在巨大的灾难中始终保有希望。”李睦教授说。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0729/491.html



上一篇:Lecici艺术教育小学员亮相北京电视台《成长加
下一篇:艺术类47个!教育部公布2020年最新版高校本科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