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教育》数据库收录[05/28]
- · 《艺术教育》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教育》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教育》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教育》刊物宗旨[05/28]
艺术教育:探索不被定义的人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前言: 2020年夏季,已经在中国偏远地区实施了一年多素养培育的阿里巴巴松果公益在这个暑期为乡村教师与学生启动了两个新活动--创意绘画夏令营和乡村美术教师培育,旨在为偏远地
前言: 2020年夏季,已经在中国偏远地区实施了一年多素养培育的阿里巴巴松果公益在这个暑期为乡村教师与学生启动了两个新活动--"创意绘画夏令营"和"乡村美术教师培育",旨在为偏远地区的师生带来发现身边之美、因地制宜的艺术教育。项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为学术支持单位,多年来身体力行提倡艺术通识教育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李睦特别受邀加入松果公益美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项目相关工作。
7月,松果公益团队与李睦教授进行了一场对话,就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至人生的影响、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价值、偏远地区艺术教育的优劣对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李睦教授的观点整理成文,以此回应艺术教育重要却在当下尚未被普遍关注到的价值与意义。
"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画的石膏像,他(她)能抓住的细节越多,他(她)可能未来在学习经济、政治等其他学科上的创造力就更多,甚至仅仅是做菜,他(她)都可能比别人更有创造力。这就是艺术对一个人一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020年7月,在谈到艺术对一个人的影响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李睦教授这样说。
懂得"不同"的人生更美好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李睦教授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以急迫而热忱的态度呼吁并身体力行地将艺术作为通识教育。
所谓"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艺术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人?
"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从一开始就引导人们去理解和发现不同,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比如美和丑是没有唯一性标准的。从理解不同出发,孩子们会在基于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地把别人说的当成是对的,这种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感性训练,会让人一个人更加宽容,以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态度去看事物,不走极端。"李睦解释。
那么没有接触或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会什么样呢?
" 不宽容,极端。"李睦的回答干脆利落。
" 一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不悲观不绝望,又可以从艺术中寻求安慰,反之则陷入绝望,产生极端情绪。"
李睦教授亲眼见过一些在不同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专家,因为限于这种"绝对化""知识化"的人生观,而限入一些情绪或认知困境中无法开解,"掌握了很多很多知识,但一生都很悲惨。"他说。
"当发现一个小孩子或青少年性格有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想到基因、遗传,甚至想到是不是跟贫困有关系,但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有多少人会想到这跟艺术教育有没有关系?艺术能不能缓解甚至治疗?"
艺术的感性助推科学的理性
" 接受过良好艺术教育的孩子,对未来人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灵活的思维,观察、发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对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可能一生都不会再出现的东西,他们能够抓住他,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发现了事物,并不是创造了一个事物。"李睦说。
苹果砸到一个人的头上,有人觉得自己很倒霉,有人会想到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前者,是无数普通人,后者,是发现了地球引力的牛顿。
大发明家跟普通人有无数差别,但地球引力的发现,来自他打破常规思维的设想。
" 艺术属于感性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强调理性教育,认为感性教育不重要。但实际上,感性教育对理性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李睦说。
" 一个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发现身边环境的美,可以更准确的捕捉到日常生活的细节,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会帮助他(她)的理性认知。比如写作文时,他(她)会有更生动的语言,而通过绘画实践,一个孩子会更好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帮助对数学、立体几何等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在李睦教授的观察研究中发现,艺术教育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么数学对于艺术教育是不是也有这个影响呢?我想应该是有的。""我们很少考虑不同的门类学科之间的关联。单独看待一个的学科价值,我们看到的太孤立了。"
"我们经常强调全面发展一个都不能少,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全面,这还不够,要强调每一门对于其他几门的影响。"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072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