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教育》数据库收录[05/28]
- · 《艺术教育》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教育》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教育》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教育》刊物宗旨[05/28]
厦门六中艺术团高考应援曲:烈日下舞蹈 过程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7月6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支由厦门六中艺术团演唱的《我相信》高考应援曲,引发了社会关注。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微博(03: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7月6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支由厦门六中艺术团演唱的《我相信》高考应援曲,引发了社会关注。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微博(03:12)网友们对厦门六中艺术团并不陌生,这支校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表演形式唱出多首感人至深的优秀音乐作品,《稻香》《青花瓷》《凤凰花开的路口》《鱼戏莲叶间》……最为知名的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去年7月,这支合唱团的指挥--高至凡老师因突发重疾抢救无效,不幸辞世,众多网友追忆。
参与翻唱改编《我相信》创作的教师陈琦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作品从定稿到出作品约12天,由66名学生完成演出,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时间紧迫,只能边排、边改、边拍;连续几天在高温下拍摄,自嘲"烤猪脚";为了作品画面有更显得青春,一些同学还"忍痛"将头发剪成小马尾。
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我相信》为高考考生加油。本文图片均为演唱视频截图在疫情背景下的这次高考,社会情绪和以往大有不同。"大家都在想着说用自己的力量为高考加油,就像我们最后作品里的那一句话,'爱拼才会赢'。用尽全力去拼一次,你一定会取得成绩的。"陈琦表示。
送给今年疫情背景下的高考考生
澎湃新闻:什么原因让合唱团来选择重新翻唱这首歌呢?
陈琦:我们今年疫情期间做了一个"解忧杂货铺"系列的音乐剧。"解忧杂货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心理工作室的品牌,就是帮助大家排解忧愁、忧虑。
尤其今年这个疫情期间,出现了很多"烦恼":老师也烦,学生烦,家长也烦,所以当时我们第一期的音乐剧就选择了《最近比较烦》这首歌曲。做完了以后,社会反响效果也是特别好,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也都做了转载。
当时网友就留言说:什么时候再推第二季?他们很想看第二季我们能搞出什么花样。我们就开会研究说要准备推第二季,第二季正好是高考。今年的高考又跟以往的高考不一样,推迟了一个月。
澎湃新闻:这个改编的歌曲是什么样一个故事线呢?
陈琦:最初我们也是想做成音乐剧,本来有一条故事线索,就是讲述一个小男孩成长的经历。他从上学第一天闹钟铃响了起来,跟爸爸吃完早餐,快乐地和爸爸妈妈分手,说"我要去上学啦"。然后就到初中、高中,碰到疫情,然后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后解决了这些问题。唱着《我相信》走进高考的考场,我们本来是准备用这么一条故事线来做的。
正好人民日报有人主动找到了我们,说他们也想做一首送给今年高考生的作品,叫《我相信》,就跟我们的创意不谋而合了。
讨论了一个多星期吧,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用这种歌舞版的形式来展现学生们的青春和活力,用我们整个艺术团的全部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
澎湃新闻:节目完成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陈琦: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很多艺术团毕业的学生没法回学校去上课,这些孩子也是发扬我们艺术团的传统:传帮带,老带新。他们这段时间也回到学校里,就是帮我们老师来代课,然后来训练学生,把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一些宝贵的知识,来传授给我们艺术团的孩子。
所以,这次活动就变成了我们在校的学生,还有我们已经毕业的学生一起来完成。这是一个很大的任务,66个人的大规模的演出,很辛苦。
学生忍痛将头发剪成"小马尾"
澎湃新闻:这么多人的演出,您印象中有很艰苦的过程么?
陈琦:从稿子确定下来,到作品排列到拍摄,前后也就12天。很多东西就是边排、边拍,然后边改,因为时间真的是太赶了。
最早我们还是想用"一镜到底"的这种拍摄手法,但是真正在拍的时候,发现没有大量的时间来排练,根本完成不了,所以我们就后来又做了一个分镜头的设计,这是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我们每天拍摄的时间点是不多的,因为有很多室外的场景需要拍摄。光一个开场就拍了三次,因为学校的操场正好要在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拍才比较合适,太晚了对面有一座楼阴影下来了,整个操场是没光的。如果是时间太早,光又太亮了,学生的眼睛睁不开,对着太阳没法睁眼。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0/071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