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柏拉图理想国的理式艺术教育与灵感说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为西方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小视的哲学基础,对文艺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徒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哲学理论体系,成为西方继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为西方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小视的哲学基础,对文艺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徒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哲学理论体系,成为西方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后又一伟大的哲学尊师,使西方哲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鼎盛时期。从这一时期的西方文论发展来看,对比我国魏晋时期文论的发展,有许多相似的观点,当然又有所不同,“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在我国古代这样一个文学相对自觉,人逐渐觉醒的时代,许多观点值得思考。在认真比较总结之后促进现代文论的发展,并将更多的概念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一、“理式”——构建理想国度的蓝图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理式”这一哲学范畴(形而上学),并逐步建立了以“理式”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人间的所有物品都是模仿“理式”而来的,“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2],所谓“理式”,是作为事物的典范和标准先验存在的,而艺术只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是浪漫的,他从自身精神世界出发,构想出一个超乎现实世界的“理想国”的模型,一个国家、一种政治制度,一份精神理想影响着西方哲学体系,新柏拉图学派,黑格尔正是对他这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在柏拉图看来这个先验的“理式”世界超越于客观世界,他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他完全按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勾勒出符合等级制度发展的政治纲领、社会形态,表现出一种文艺性的虚构。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衰落时期,在多年的战争中长大,统治阶级分崩离析,党派间不断的斗争,政治制度混乱无章,善恶不分。因此,他极其强烈地希望建立有序的城邦政治体系。他指出理想的国度应有严谨的社会分工(保卫者和工艺)以满足不同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认为生产者、保卫者和统治者三个社会阶层组成国家结构,三个阶层的人应各司其职,为城邦的建设、正义、和谐作贡献。“城邦就是在分工的基础上,有统治者、辅助者和农民及其他技工组成的共同体”[3]。并指出国家应具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德性,正义是最高德行,调节其它三种德行的发展,强调个人正义的重要性,能够对人的理智、激情和欲望进行有效的调节,为整个国家的正义奠定基础,个人便是国家的扩大。他还主张公有制,讨论“真、善、美”,认为“善”是一种最高的理念,这和我们今天在社会文明建设和政治纲领建设领域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证明这一丰富的精神领域设想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他指出“我们的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它运用说服或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使他们把各自能向集体提供的利益让大家分享。”[4]他还十分重视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教育的实践性。

柏拉图为建立理想国,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5],对于培养正义的人格以及正义的城邦有积极作用,是理想城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文论中,儒家学说影响深远,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战争残酷、民不聊生,使得他的思想体系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护合理的等级制度而展开,“仁”“礼”“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性,对社会、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到魏晋时期,战乱不断,朝不保夕,但文学进入了自觉时期,重视人的觉醒,文论家转向对文学本体论研究,注重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辞采特点以及作家自身情感的宣泄,如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但陆机的《文赋》对文学的社会性仍具有儒家观点,其书最后写道:“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可见,陆机对文学具有“济文武,宣风声”的政治与社会作用是认同的。历代文人心中都存在着理想国度的蓝图,在战乱时期尤为强烈,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断推动着文化、社会、国家健康、繁荣地发展。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qikandaodu/2021/0316/1200.html



上一篇:基于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分析
下一篇:数学教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