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教育》数据库收录[05/28]
- · 《艺术教育》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教育》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教育》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教育》刊物宗旨[05/28]
翻转课堂适用于艺术教育基于镜像学习的视角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艺术教育策略一直是学习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尤其是镜像神经元在执行定向任务(如动作执行、动作理解、视觉转化等)中的独特优势[1],越来越
一、引言
艺术教育策略一直是学习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尤其是镜像神经元在执行定向任务(如动作执行、动作理解、视觉转化等)中的独特优势[1],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策略研究者意识到内部感受、位置感受、运动感受等艺术教育所涉及的核心环节仅仅依靠简单模仿是难以实现其教育效果的,需要在促进良好师生互动、形成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心智化的神经激活模式,从而实现从简单行为模仿到社会大脑构建的学习阶层升级。
在教育学相关领域,促进教学有效性是研究者们长期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大量教育类研究结合神经科学聚焦于扫描脑区,通过定位脑区、查验生理特性来探明大脑的反应,从而检验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效率与适应性。此外,由于能够契合艺术教育所需结构、为艺术学习提供模拟通路,翻转课堂有望为艺术教育提供更适合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神经科学中学习科学的视角,引入镜像学习框架,说明以翻转课堂模式开展艺术教育的可行性。
二、翻转课堂适用于艺术教育
(一)教学过程:镜像神经元为艺术学习提供模拟通路
模拟是身体、心理和外部世界三者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知觉、运动和内省状态的复演。借由模拟机制,人类可以在自身身体上模拟他人动作,从而完成动作学习和理解。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人类学习和理解他人的动作提供了模拟通路。艺术思维的建构与艺术水平的提升需要艺术经验、情感建构、意象理解与对象化映射等诸多因素参与其中,人类经常通过模仿来学习新事物[2],镜像学习中的模拟不仅涉及动作观察模拟,还包括社会认知功能,这些因素对艺术教育至关重要。
(二)教学评价:镜像神经元为艺术评价提供经验性证据
翻转课堂于2007 年在美国出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能课堂模式。这一模式重构了传统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指定材料,向老师反馈学习结果,老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良性循环。翻转课堂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尝试反馈良好,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来检验效果,简单地把测试成绩作为学生课堂效率评估标准,较少研究通过加入问卷调查等形式优化,但仍然以学生主观判断为主。事实上,艺术课堂具有评价标准不固定、依赖教学理念与策略的特点,目前对翻转课堂应用于艺术教育课堂的教育实践研究均缺乏经验性证据作为理论支撑,而镜像神经元能够作为艺术教育实证研究的观测区域。
(三)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艺术课堂中,分配给造型艺术技能发展的教学时间常常被不适当或低效地使用,而翻转课堂能够有效规避该缺点。艺术教育具有高互动性、高反馈需求的特点,翻转课堂的互动和引导成分大于传统课堂,符合艺术课堂需求,能够帮助艺术教育中具有特殊需求的设计课程、美术课程在课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进行知识的拓展。
三、镜像学习视角下的艺术教育神经机制
(一)镜像神经元概述
近年来,教育类神经影像学研究经历了从大脑映射到发展心理事件的综合多元大脑模型的范式转变。镜像神经元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神经系统,相关研究大量集中于视觉等各类知觉领域,艺术审美作为对艺术类事物的感知与理解也从属于此。镜像神经元所涉及的模仿行为与艺术感知、行为的神经机制具有极强的相似性。镜像神经元能够协调多峰信息,完成运动、知觉和本体感受的联动,是重要的神经机制,其相关脑区包括前运动皮层、额叶回、顶叶上叶、吻侧顶叶下叶部分[3]。从脑区定位可以看出,镜像神经元系统与运动准备、运动模仿、语言和情绪认知等多项功能密切相关。我们的审美体验由感觉运动系统、情感评估系统和知识——意义系统三个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构建,镜像神经元系统与它们高度重合。因此,接下来研究者将从上述三方面论证翻转课堂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二)感觉运动系统:为动作技能提供高效反馈
对艺术技能的观察往往受到类似动作观察研究的启发。事实上,运动中的训练与艺术基本功的练习具有反复次数多、效率增长稳定的共同点,简单的视觉反馈即能够让手指执行高度复杂的运动任务。丰富的视觉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效率,一些翻转课堂研究因此致力于研发更高效的视听响应系统。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会增加大脑神经回路的褶皱,改变初级运动皮层。运动感知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融合系统,在神经机制层面,各类艺术行为常与身体运动之间表现出同步性。人脑通过运动仿真来理解动作,视觉运动适应任务能够通过动作选择来解释,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将他人观察到的动作与个人的运动习惯相结合。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qikandaodu/2021/0226/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