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作为公共空间的美术馆当代艺术革新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art museums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Art museums have always been the visual focus of urban public spaces, and most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s are mainly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a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art museums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Art museums have always been the visual focus of urban public spaces, and most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s are mainly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art museum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the concept of "space"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even the Internet and virtual spaces are included. The space of art museums has also been broken by the existing fixed boundaries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it is trying new developm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space, art museum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people and art. In the collis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contemporary, under the impact of conceptual art, and in the battle for online art, the art museum has not stopped innovating and development. The art galleries, museums, and art public places are not only a gathering place for urban art knowledge, but also a practical base for art education in today.

1 美术馆空间格局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建设也更加注重文化配套设施的投入,各地的美术馆呈现雨后春笋般的状态,在一、二线城市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结构迅速发展完善,并得到国际认可,成为了美术馆中展示的主角及最受欢迎的艺术类型之一。

首先,美术馆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焦点。每个城市的美术馆空间基本都是各个城市的杰出建筑艺术作品;同时,美术馆的空间性质也决定了其内在的功能性艺术场所是室内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博物馆或艺术空间等都属于文化的公共空间,是城市艺术文化的聚集地,也是艺术教学与教育的实践基地。艺术作品在美术馆空间中可以进行最精炼的集中展示,美术馆也因此凝聚了艺术生产、思想表达、情感交流、艺术教育等功能。美术馆中的艺术展示以艺术作品为主要媒介,通过导览、讲解和创作体验等形式,帮助公众更清楚、直接地理解艺术作品,并从艺术作品的观看中获得技艺知识、创造经验以及艺术思想。

2 传统美术馆遇到当代艺术

中国的传统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的收藏和展示为主导的,其最主要的任务是维护和传承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为馆藏而生。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几乎没有位置或者占比很小,往往作为点缀存在。并且在公众的印象中,博物馆是庄严、肃静、神圣的地方,没有亲和感的博物馆,往往门庭冷落,不常去博物馆也成为公众的“通病”。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在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中表述:“我们不能责怪公众没有将博物馆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反省,如何才能使博物馆更具吸引力,更加与公共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现如今,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博物馆也在尝试着进行革新。博物馆管理理念逐渐由“以收藏为中心”转变为“以观众为中心”,与公众的对话也愈发受到重视。随着越来越多当代艺术展览在博物馆里举行,博物馆的“博”字更是实至名归。博物馆的革新,映射着中国美术馆与博物馆两大体系走向融合,博物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观众,成为推广当代艺术的又一阵地。“传统”遇到“当代”,代表着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其中,博物馆更多地关注历史和过去,当代艺术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当前的思想和未来前景。二者的相遇和碰撞,不仅推动了中国博物馆体系的完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例如苏州博物馆中的当代艺术展览,受到了越来越多业界人士关注的目光。绝大多数人提起苏州博物馆,想到的都是贝聿铭先生著名的建筑作品。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博物馆时,专门设置了现当代艺术厅,他表示:“苏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都一直延续于此,所以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现当代艺术展厅,让观众欣赏古代艺术之时也可以欣赏当代艺术,在其中真正感受中国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而且2006 年苏博第一个当代艺术开幕展就是由贝聿铭先生策划的,当时就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大家赵无极、徐冰、蔡国强的三人联展。近年来又不断推出了吴冠中、陈丹青、冷冰川、王天德、罗中立、徐累等众多当代艺术家的个展。苏州博物馆在当代艺术展的运营中,不断进行实践,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图1 徐冰《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

图2 徐冰《背后的故事》

图3 “谁的梦:厉槟源”个展

在苏州博物馆方面,希望艺术家在创作中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关联,以此来契合苏博古典与现代的双重特征。因此,苏州博物馆对派选艺术家参展具有较高的要求,以有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为主,呈现出代表中国现当代艺术成就及反映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特点。苏州博物馆也对艺术与其建筑的氛围连接进行了思考,期望当代与古典产生对话。艺术家做展览时不仅需要符合苏州的本地文化,而且需要有一些专门为苏州博物馆单独创作的作品,与博物馆建筑空间相呼应。例如,2019 年9 月,苏州博物馆“画屏:传统与未来”的徐冰作品《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图1),浓缩了关于虚实、内外、古今的多重对话,利用各种废弃物进行近乎杂乱无章的堆积,但是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了正面可见的理想风景(图2)。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qikandaodu/2021/0217/1140.html



上一篇:探索茶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下一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及建筑教育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